浙江首现“24小时博物馆”展示“博物馆奇妙夜”

佚名 2022-06-12

门楣灯箱发出柔和的黄光,灯箱上有一只橘黄色的猫头鹰,戴着一副“24”字形的眼镜。浙江自然博物馆选取了白天卧、晚上出的猫头鹰作为9日开幕的“24小时博物馆”的logo,向观众展示了“博物馆奇妙夜”。

浙江首现“24小时博物馆”展示“博物馆奇妙夜”市民排队参观“24小时博物馆”。新华社记者翁伟摄

这个“24小时博物馆”位于浙江自然博物馆杭州馆。浙江自然博物馆是中国最早的自然博物馆之一。杭州馆位于杭州市中心,运河北岸的西湖文化广场。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、省文物局局长杨建武表示,这是浙江首家“24小时博物馆”,也是浙江博物馆界的一次探索和创新。

浙江首现“24小时博物馆”展示“博物馆奇妙夜”家长带着孩子在“24小时博物馆”参观恐龙化石标本。新华社记者翁伟摄

“24小时博物馆”占地300平方米。300多件来自浙江的动物、植物和矿物标本被挑选出来展出。入口处,两只浙江出土的恐龙——天台跃龙和缙云嘉龙充当“迎宾员”。图书馆里还有一个阅览室空,观众可以拿起书柜上的相关书籍,点一杯咖啡,沉思地阅读。

浙江首现“24小时博物馆”展示“博物馆奇妙夜”市民在“24小时博物馆”看书。新华社记者翁伟摄

9日晚8点,在这座“24小时博物馆”里,已有近百名大大小小的观众在馆内看标本、体验、看绘本。记者看到,观众正在粗粮展柜里观察各种粮食作物、药用植物、芳香植物的种子。

浙江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严宏明说:“现在很多人已经‘五谷不分’了。我们用这个小展柜让他们重新认识农作物。现在是试运营阶段,接下来我们会对展品进行调整,比如更换茶叶、咖啡、可可等饮料植物的种子。”

浙江首现“24小时博物馆”展示“博物馆奇妙夜”一个小朋友在“24小时博物馆”讲解员的介绍下认识了鸟类标本。新华社记者翁伟摄

在“24小时博物馆”里,数字化手段随处可见——按下展柜上鸟类标本下面的按钮,就能听到甜美的鸣叫;鱼简笔画上色后,用AR(增强现实)设备扫描,鱼会在投影屏幕上轻盈流动;在镜头前扫描植物画板,VR(虚拟现实)屏幕上的花活了,香了。还有一个播放视频的“超宇宙剧场”。

严宏明表示,他们希望利用数字技术构建一个博物馆的“元宇宙”,突破空限制,向观众展示更多藏品。“然而,数字展览并不能完全取代个人体验。举办‘24小时博物馆’是为了延长观众与博物馆的亲密接触。”

浙江首现“24小时博物馆”展示“博物馆奇妙夜”市民在24小时博物馆的超宇宙影院观看科普电影。新华社记者翁伟摄

严宏明说,他希望“24小时博物馆”能进一步促进博物馆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融合。杭州市赵辉实验小学校长向胜举表示,“24小时博物馆”为学校提供了优质的课后服务。

据悉,“24小时博物馆”的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五的上午10点半至凌晨0点,周六、周日全天24小时开放。参观者要通过微信预约,每小时进馆人数控制在100人左右。

记者:冯媛

来源:新华社

评论: 阅读: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