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节将至,农村俗语“不怕七月半鬼,最怕端午节水”,啥意思?

棒奔霸 2022-05-28

介绍:端午节快到了。农村俗话说“七月怕鬼,端午最怕水。”你什么意思?

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越来越近了,端午节的到来也给我们带来了三天的假期。俗话说,清明时节种柳枝花,端午时节种艾草花。端午节期间,艾草的味道最浓,人们对采摘艾草的时间看法不一。认为采摘艾草的最佳时间是前三天和后四天,也就是说是端午节的前三天或后四天,这期间艾草的味道最浓,药用效果也最强。

端午节将至,农村俗语“不怕七月半鬼,最怕端午节水”,啥意思?



端午从五毒中醒来,挂艾草,撒雄黄。端午节期间,气温开始回升,各种毒虫开始活跃。端午节的时候,家家户户都开始在大门上挂艾草和菖蒲,在院子周围撒雄黄。这些操作可以减少毒虫进入家中。艾蒿香味浓郁,用途广泛。民间有句老话:一家三年艾蒿,大夫不必来。可见艾草对身体有很多好处。

关于端午节的说法很多,其中有一句话是:“七月怕鬼,端午最怕水”。这句老话是什么意思?端午节为什么怕水?这句老话是从多年的经验中演变而来的。直到现在,仍然被大家津津乐道,其中也蕴含着深刻的道理。

端午节将至,农村俗语“不怕七月半鬼,最怕端午节水”,啥意思?



七月半不怕“鬼”;

一年之中,有三大祭奠扫墓的节日,分别是清明节、7月15日的中秋节和10月1日的寒衣节。这三个节日也被称为三个“鬼节”。特别是在7月15日中秋节期间,草地上长满了茂盛的植被。在野外被又深又高的农作物覆盖。在绿纱帐篷里上坟,不仅要克服恐惧,还要忍受庄稼树叶的刮擦和灼热的高温。

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的日子,称为上元节。七月十五日被称为中秋节,十月十五日是下一个中秋节。人们也称七月为“鬼月”。传说从七月的第一天开始庆祝冥界首领的生日。将于7月开启“鬼门关”。俗称“放鬼”。因此,农历七月被称为“鬼月”。

7月15日是上坟祭祀的日子。有后代的人,后代,自然需要各种祭祀和纸钱。也有很多没有后代的“鬼”。因为没有收到物资和钱,他们会开始想别的办法。所以7月15日最好不要乱逛。虽然有很多关于七月十五的传说,但其实更多的是道听途说。其实没人见过表情得体的“鬼”。所以你说心里有鬼才会害怕。如果不去想,那也没什么,更别说害怕了。

端午节将至,农村俗语“不怕七月半鬼,最怕端午节水”,啥意思?



怕端午节的水;

钱买不到五月的干旱,甚至买不到六月的一顿饱饭;

端午节前后,是北方小麦产区的收获季节,麦收期间最担心的就是天气变化。俗话说,钱买不来五月旱。意思是麦收期间天气越热越有利于麦收。真正把五谷归仓,才是真正的收获。如果麦收期间一直下雨。必然会影响小麦的收成。严重的持续降雨也会导致麦粒在秸秆上发芽。严重影响夏粮丰收。

农村的老人爱说:五月的那一天,孩子的脸说变就变。刚刚是晴天空异常的干热。一阵风吹来,天就阴了,下起了倾盆大雨。所以收割小麦也叫“抢收成”、“从老虎嘴里抢粮食”。可见,麦收阶段的雨水对夏粮的危害极大。所以有端午节最怕水的说法。到了农历六月,麦收已经结束,秋粮急需雨水。这个阶段需要的是高温高湿的环境,才能在秋季获得丰收。一个农民的谚语称之为:“六月,阴天满地。”

端午节将至,农村俗语“不怕七月半鬼,最怕端午节水”,啥意思?



5月份的阴雨天气不仅会影响夏粮的收成,而且在此期间水位还会继续上涨。以往干浅的水域,在农历五月到来后会明显上涨。此外,这段时间气温会突然升高,在水里玩耍、洗澡、游泳的人会明显增多。虽然端午节期间气温明显升高,但自然水域的水温其实很低。再加上水位突然上涨,每年端午节因为玩水容易腿抽筋,导致溺水,导致悲剧屡屡发生。

综上所述,农村那句“七月不怕鬼,端午最怕水”其实还是蛮有道理的。你怎么看待这句老话?欢迎大家补充留言。

评论: 阅读: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