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分时节 养肝护脾可以这样做

佚名 2022-03-31

文/羊城晚报记者陈晖通讯员刘庆义陈彩霞

现在是春分,中医认为春分养肝是养生的关键。春天,人体的新陈代谢与肝脏有很大的关系。春天万物生长,病毒的复制也很活跃。另外,春天天气忽冷忽热,丢了容易生病。春暖花开的季节,保持阴阳平衡很重要,滋补养发也不宜过多。这个时候要以养肝和调理脾胃为主。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主任林、副主任护师杨为读者介绍养肝护脾的方法。

春天少吃酸的多吃甜的。

春季要注意营养,饮食清淡,以高蛋白、高维生素、高热量、易消化的食物为总原则。

多吃黑色食物。如黑米、黑豆、黑芝麻、香菇、黑木耳等。中医认为黑入肾,肝肾同源,精血交替。从临床实验来看,这些食物都有养肝益精、养血的功效。

多吃青菜。中医有句话叫“五味入五脏”,“五色入五脏”。蓝色入肝。多吃青菜。蔬菜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,适合养肝。

适量吃些甜食。如桂圆、糯米、山药、薏苡仁、白扁豆等。,能补脾气,气血化生来源充足,肝血充足。

少吃酸的食物。酸味入肝,有涩味。吃酸辣不利于阳气的上升和肝气的释放,春分时节应少吃酸味食物。

疏肝健脾可以这样来照顾。

肝疏泄,春分时节,日常生活应以升清阳气为原则。只有保持肝脏旺盛的生命功能,才能保持身体内部的平衡,适应春天大自然的旺盛变化。

阳气不足的人在春分时应多晒太阳。日光浴不仅可以温暖体内的阳气,提高钙的吸收,强健骨骼,预防骨质疏松,还可以降低许多疾病的发病率。也要多参加户外运动,舒展身体,疏通血脉,以利于阳气的上升。

提倡“春捂”。尤其是早晚,在室内更要注意衣着和保暖,以免风寒邪气侵入人体,造成经络堵塞,从而引起关节、肌肉等部位的肿痛。

肝火亢盛者应避免熬夜,按时就寝,充足睡眠,滋养肝血。中医认为“人之血在于肝”,中医特别重视“夜半睡”(23:00 01:00),因为夜半气血流入胆经,阳气开始生长,睡眠成为维持阳气的最佳方式。所以养肝要在23:00前睡觉。

平时多开窗通风,让室内空空气流通,保持空空气清新。平时以钓鱼、棋艺、书法、气功来陶冶精神。

按摩这些穴位可以调和肝脾。

按摩以下穴位:太冲穴、行间穴、足三里穴,能有效疏肝健脾,调和肝脾。

太穴可以缓解情绪低落、生闷气后的反应。太冲穴向行健穴推,可疏肝泻火,疏肝解郁。

行健穴是泻肝火的穴位,具有平肝解郁、安神定志的功效。

足三里具有调节免疫、调理脾胃、补中益气、疏通经络、祛风除湿、扶正祛邪的作用。

来源:羊城晚报

评论: 阅读:
猜你喜欢